晋书司马亮传翻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司马亮,字子翼,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四子。他自幼聪明警觉,才华出众,在魏国时期担任过散骑侍郎、万岁亭侯,后来升任东中郎将,并被封为广阳乡侯。他在寿春讨伐诸葛诞时遭遇失败,因此被免官。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左将军,加散骑常侍、假节,并出任监督豫州诸军事。随着五等的建立,他改封为祁阳伯,后转任镇西将军。晋武帝即位后,他被封为扶风郡王,拥有万户食邑,并设置了骑司马,增加了参军掾属。由于秦州刺史胡烈被羌族俘虏所害,司马亮派遣将军刘旂、骑督敬琰前往救援,但未能前进,因此被贬为平西将军。最终,他被免官并削减了爵位和封地。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抚军将军。在咸宁初年,为了给太妃伏氏汤沐邑,他在扶风池阳设置了四千一百户,后来改食南郡枝江。太妃曾因小病在洛水祓除,司马亮兄弟三人陪同,并持节鼓吹,震耀洛滨。晋武帝登陵云台看到这一幕后说:“伏妃可谓富贵矣。”同年,司马亮晋升为卫将军,并加侍中。由于宗室繁荣,没有统一的领导,晋武帝任命司马亮为宗师,保持原职不变,负责训导和监督。后来,他迁封汝南,出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军事,开府、假节,前往封国,并得到了追锋车、皂轮犊车和五十万钱的赏赐。不久后,他被征召为侍中、抚军大将军,统领后军将军和各营兵马。司马亮是西晋宗室大臣,也是“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他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魏太傅司马懿的第四子,大将军司马师与相国司马昭的弟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他在魏国时期担任过散骑侍郎、东中郎将等职务,入晋后累封汝南王,历任宗师、侍中、太尉、录尚书事等职。晋武帝末年被杨骏排斥,出镇许昌。惠帝即位后,杨骏被贾后所杀,司马亮入朝拜太宰、录尚书事,与太保卫瓘同辅政。他与楚王司马玮争夺兵权,因被诬陷有废立之谋而被杀。司马亮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争议。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复杂多变,既有过人的才华和贡献,也因其决策和行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故事是西晋时期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宫廷斗争和宗室之间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