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舍本逐末比喻

舍本逐末比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注于细枝末节。这个成语源自《吕氏春秋·上农》,原意是指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轻重主次颠倒的行为模式,即在做事情时,不是从根本、主要的问题入手,而是过分关注次要、细节的问题。这种行为模式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常常导致效率低下和目标偏离。成语“舍本逐末”中的“舍”指的是舍弃,“本”代表根本、主要的部分,“逐”是追求的意思,“末”则是指枝节、次要的部分。整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错误的行为方式,即放弃重要的事物而去追求次要的事物,比喻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此外,“舍本逐末”这一成语也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工作中不注重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质量,却醉心于拉关系、走后门等行为的人。这种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一些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对个人和组织的成长都是不利的。‌总之,“舍本逐末”这个成语告诫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分清主次,抓住问题的关键,避免被细节所困扰,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

舍本逐末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