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貌合神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ào hé shén lí。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外表上关系很密切,但实际上内心并不一致,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关系很好,但实际上各怀心思,有着不同的想法或目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表面上的和谐与实际上的不和或矛盾。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素书·遵义》,原文为“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强调了表面上的团结或和谐如果缺乏内心的认同和团结,最终会导致孤立无助的结局。用法:貌合神离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状语,表达一种贬义的情感色彩,即对那种只是表面上的团结或和谐持否定态度。近义词:与貌合神离意思相近的词包括“同床异梦”、“貌合心离”等,这些词汇都强调了表面上的和谐与实际上的不和。反义词:貌合神离的反义词包括“心心相印”、“同心同德”等,这些词汇表达了真正的团结和一致。成语貌合神离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夫妻、朋友或同事之间,尽管在外表上看似亲密无间,但实际上内心各有打算,缺乏真正的信任和合作。这种描述不仅限于人际关系,也可以扩展到组织、团体甚至国家之间的表面合作与实际分裂的情况。